发布时间:2024-12-27 15:19 来源:富源M 作者:夏关正、黄志艳 浏览次数:553
矛盾纠纷一直以来都是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如何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富源县竹园镇深入贯彻落实命案防控“6+2”专项行动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3342”工作机制,积极探索“5个闭环”工作模式,进一步强化“吹哨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下沉化解、隐患问题靠前解决,让基层更和谐、社会更稳定。
“吹哨人”处在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但在之前实际工作中职责不明、与挂联包保对象互不了解,导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进缓慢。为发挥好“吹哨人”作用,竹园镇选取村中群众认可的党员或有威望的群众作为“吹哨人”,争取群众支持、减少工作阻力。镇级多次组织召开业务培训会培训应知应会知识,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吹哨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由镇级包保领导带头到村中召开群众会,宣讲政策的同时,让群众与“吹哨人”相互知晓,便于开展工作。同时,镇党委政府向“吹哨人”颁发“聘书”明确工作身份、增强工作荣誉感。
“以前只知道自己是吹哨人,但对具体要干的工作几乎都不了解,镇上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颁发任用聘书、派领导跟我们一起召开群众会,我对吹哨人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现在很清楚要做哪些工作、怎样做。”乐乌村委会张志能说。
在具体工作中,“吹哨人”利用空闲时间入户走访,收集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由村(居)委会进行风险研判,并适时组织调解。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吹哨人”5分钟内到达现场,开展劝阻、疏导等工作,并第一时间拨打“110”及村组干部电话。同时,小组干部10分钟内,村(社)干部、镇包村领导3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劝导、处置。
有了“吹哨人”,基层矛盾纠纷“被动化解”变为“主动介入”,矛盾纠纷“上行”变为调解力量“下沉”,很多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在现鸡田村委会土那嘎村,村民田泽会(化名)与当地一家洗煤厂因用地一事产生矛盾多年一直未能解决,在“吹哨人”的协调帮助下,多方力量介入开展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多年的矛盾成功化解。事后,田泽会也对调解结果表示认可。
乐乌村委会玛依咱村村民黄大奎(化名)因建新房与邻居黄晓武(化名)发生宅基地地界纠纷,几乎让邻里变仇人,在“吹哨人”的调解下双方分清地界,成功化干戈为玉帛,黄大奎也顺利开始建新房。
调解的是矛盾纠纷,和谐的是基层社会。自“吹哨人”机制推行以来,该镇共排查矛盾纠纷289件,已化解239件。竹园镇还将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力争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温暖现实,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