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拿着锄头去调解的“马警官”

  • 富源县公安局
  • 015158708/2024-08662
  • 2024-04-03 08:41

“‘马警官’,又来走访了,来我家坐坐。”在富源县中安街道回隆社区,群众老桂热情地和马俊亮打着招呼。

马俊亮是富源县182名“一村一辅警”中的一员, “马警官”是村民对马俊亮的亲切称呼,因为老马处事公道,为人可靠,辖区群众便送了他这个“外号”。

1月27日晚上11点,马俊亮在松子坡村的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发了一段两个村民因宅基地纠纷,正在提着木棍气势汹汹想要打架的视频。马俊亮当时已经躺下准备休息,看到视频后立马起身,一边打电话询问情况一边穿上衣服便急匆匆地跑出家门,骑上三轮摩托车,冒着严寒,匆匆赶到了群众家中。

“不要吵,有事好好说。”马俊亮一到现场,立马拉开了双方。

“‘马警官’,这事你来断断。” 二人看到是马俊亮来了,随即停止了争吵,纷纷要求马俊亮为他们解决这件事。

经过一番耐心劝说,双方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答应第二天来解决。第二天一早,马俊亮来到村里,借了把锄头,挖出了两家人原本的地基界线,又找来村里几位年长的老人确认原始界线,为双方“画线”。

“这样的处理很公平合理,我们服气。”涉事双方说道。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纠纷,马俊亮找来了木桩和线,现场划分好了两家人的界线,使得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老马是本地人,工作扎实,还是党员。”提到马俊亮的工作,社区民警董金赞不绝口。

“以回隆社区为例,在过去的2023年,通过运行‘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2件,化解率100%。”中安派出所副所长吴涛说。

“一村一辅警”是社区警务的延伸,目的在于让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我们的驻村辅警每周80%以上的工作时间沉在村社,从源头上动态感知矛盾纠纷,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第一时间了解社情动态,小矛盾第一时间就地化解,较大矛盾及时上报。”中安派出所教导员牛梅芳说。

据了解,富源公安把“警务工作前移、信息触角延伸、服务距离贴近、专群工作深入”作为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创新的破题路径,推行“一村一辅警”工作,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同时,积极落实人民调解“以案定补”政策,保障驻村辅警待遇。

截至目前,“一村一辅警”共参与采集更新“一标三实”数据300万余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15起,服务群众890起,提供有效工作线索325条。组织开展普法宣传367场次,受教育群众达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