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跃丽、李迎凤、李开文等4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集中办学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和适龄少年儿童逐步向城镇涌入,全县农村小学学生数逐年减少,城区、镇区小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条件和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有效解决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师资不均衡问题,全县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小学集中办学、规模化办学,推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实施中心城区提级管理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掌握中心城区学校布局和生源变化情况,探索拓展改革成效的有效路径,将中心城区所有学校提级管理,以名校领办弱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强化教育科研,推动教育事业持续高位发展。2023年5月,将中心城区中安街道和胜境街道区域内共7所学校(初中2所、小学3所、幼儿园2所)提级管理,进一步扩大城区小学优质资源,有效解决校际教师配置及生源不均衡问题。
二、推行小学学区制管理
结合富源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就近入学;规范程序、先建后撤;统筹兼顾、优质发展;立足现实、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行小学学区制管理,制定了《富源县小学段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方案》。把现有的187所小学及教学点,规划设置中心学区48个,保留学校41所。2023年已撤并小学及教学点31个。
三、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2021年至2023年,全县投资22335.77万元,新建成小学2所、建筑面积25663平方米,实施小学改扩建项目179校、建筑面积19463平方米。富源县第三小学、富源县后所镇迤后所小学已分别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建成使用。为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空间布局,推动教育资源提质扩容,增加学位供给,全县规划2023至2025年新建学校2所(十八连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营上镇第二小学),重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所(富源县第八小学、富源县第十三中学)。
四、均衡配备师资力量
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持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校长竞聘上岗等工作机制。统筹教师资源,促进校长、教师流动,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加强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及教师职称、年龄结构等核心指标,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持续加大思政、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教师的配备和培养力度。
五、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一是扎实推进“双减”走深走实,加强中小学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等负面清单管理,落实“五项管理”要求,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二是规范学校教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挤占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教学时间;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三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四是加大对薄弱学校与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实现“名校+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建立教研员名师定点联系乡村学校制度,持续开展送教下乡,全面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承办人及电话:陈 东 0874—4612229
督 办 人:李 超
富源县教育体育局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