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齐、方铭、李迎凤、黄跃丽、沈沅锦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制定服务管控特殊群体工作机制的建议》,已交我局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特殊群体管理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难题。今年以来,富源县以省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破解特殊群体难题有效途径,着力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和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留守人群的管理”建议的答复
富源县印发了《富源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和《富源县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及时建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保护工作专班,一是指导各乡镇(街道),以村(社区)和辖区学校为基本单元,由乡镇(街道)具体组织,行业部门全面参与,采取“自下而上”摸底排查和“自上而下”比对核实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农村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开展全覆盖、无遗漏地摸底排查,延伸排查留守妇女底数,并按照“一月一访”常态化动态排查,数据“一季度一更新”进行信息管理,同时针对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将关爱服务对象细化为重点、次重点、一般三类人群,对应落实“红黄蓝”三色管理,截至目前,划定红色对象423人、黄色对象63人、蓝色对象6905人。二是拟定推送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保护近期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各处开展工作建立包保责任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保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保村(社区)、村(社区)“两委”成员包保村(居)民小组、村(居)民小组干部包保网格片区的“四级包保”,建立N名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党员结对1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N+1”关爱服务机制和1名教师结对N名入校(园)留守儿童的“1+N”帮扶机制,按照“红黄蓝”三色分类,按月开展上门探访活动。
二、关于“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建议的答复
社区矫正是贯彻党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刑释解矫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解除矫正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激发他们安分守己、劳动创业的积极性,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对刑满释放人员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做好报到登记、帮教首谈、结对帮扶、检查考核、访问谈心、走访考察、档案管理、例会分析八个环节的工作。要加强日常监管,重点对象每月走访一次,一般对象每季走访一次,通过走访深入排查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调解化解,化解不了的,及时上报,同时做好思想疏导和行为稳控工作。
二是根据全市、全县命案防控“6+2专项行动”相关会议和文件要求,我县“两类对象”服务管理工作要努力实现“三个进一步”,重点是要做好衔接管理、分级管理。要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不同犯罪类型和风险等级,落实分类矫正方法和管控措施,避免发生脱管、漏管,防止重新违法犯罪。充分发挥“富源县智慧矫正中心”作用,积极运用信息通讯、视频电话、微信位置共享、在矫通小程序打卡和函请公安机关协查等手段,创新监督管理方法,以智慧赋能社区矫正,提高矫正工作的科技含量。
三是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两类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农村籍安置帮教对象落实责任,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为“两类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谋生能力,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三、“关于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管理”的答复
针对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矫治问题,曲靖市于2023年9月创建了泽济中学,是一所对轻微涉罪的未成年人、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专门教育的学校。学校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市教育体育局主管,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协助管理,目前,泽济中学实有教师29名、驻校民警和辅警30名、学生46名,学生均为已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在校学习期限最短3个月,最长31个月,学校对学生日常考核实行积分制管理,因材施教、以育人为先,使受教育学生用良好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破茧成蝶、蜕变成长,尽快走入人生正轨,回归普通学校和社会。
感谢你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民政工作。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县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科长李保辉,0874—4615457;
督办人及联系电话:县民政局副局长杨立新,0874—4038822。
富源县民政局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