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富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富源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80号建议的答复(富综执复﹝2024﹞10号)

  • 富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 015158708/2024-08532
  • 2024-08-13 09:34

晏宏伟、普艳琼等24名代表:

你们提出《关于统筹实施农村“两污”治理项目建设》的建议,已交我单位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基本情况

你们在建议中所述“当前,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是‘两污治理’的一大短板”,你们建议统筹谋划、系统实施‘两污治理’,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

二、建议办理情况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深入研究,乡镇、部门协同推进,“两污”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不定期专题研究“两污”治理工作。

2.完善工作体系。细化梳理17个方面、38项工作任务,明确措施、责任、时限,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督查调度、检查考核等工作机制,构建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的工作体系。

3.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设垃圾收运处置、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污水收集处理等设施。通过市场化方式,县属国有企业参与“两污”治理建管运,县级财政按照1000万元/年标准,连续3年补助到乡镇(街道),全力保障运营。

4.开展工作调度。自启动全县“两污”治理工作以来,县“两污”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相关要求,适时调度“两污”治理工作情况,实地督查发现问题现场反馈给各乡镇(街道)并督促及时整改,确保“两污”治理重点任务、项目建设有效推进。

(二)多方合力,共推“两污”治理

1.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结合云南省“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要求,以行政村为单位,快速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的实施,启动144个行政村、1544个自然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144个村庄规划全面完成成果编制、县级专家审查及县政府审批工作,覆盖率100%。

2.全力推动垃圾治理。持续完善“户减量、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一是分类分区处置。依托1座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4座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分类分区抓好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待富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投运后,不再实行填埋方式处置。二是全力抓好“户减量”。各乡镇(街道)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回收减量、分类投放制度机制,通过“小广场·大喇叭”等方式宣传,规范群众垃圾投放习惯。三是全力抓好“组保洁”。指导161个行政村完善了村规民约、1741个自然村全部建立卫生保洁和评比制度,农户每日清扫房前屋后责任区、保洁员每日清扫村内公共活动区域,每周开展1次集体清扫,保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四是全力抓好“村收集”。在原有垃圾收集点基础上,合理配备生活垃圾收集箱(桶),全面取消露天垃圾收集池。目前,全县共配备垃圾收集桶8171只。五是全力抓好“镇转运”。综合考虑乡镇人口密度、道路状况以及转运距离等因素,加快配齐配全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目前,全县共有铲斗式压缩车26辆、挂桶式压缩车25辆、钩臂车164辆、钩臂式垃圾箱体3573个,清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六是全力抓好“县处理”。全力推进富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项目占地面积48.59亩,估算总投资2.13亿元,项目设计规模为处理300t/d生活垃圾,年焚烧生活垃圾10.95万吨;项目于2023年12月底主体工程建设完成,2024年3月30日点火调试,目前正在调试运行。七是健全建立收费机制。加强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已起草《关于进一步规范县城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在按程序报审。农村地区,2024年3月29日,县城市综合管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置收费的指导意见》(富城管联发﹝2024﹞2号)文件,各乡镇(街道)统筹,按照“村民自治”原则,采取“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等方式,合理确定收费标准。

3.扎实开展污水治理。一是县城建成区污水治理。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为目标,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一体推进县城建成区污水治理。县城4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完成管网建设81千米,管网覆盖率90%、污水收集率65.3%、污水处理率100%。结合县城水环境治理,综合采取庭院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主次干道管网、污水处理厂改建新建和提标扩容、河道清淤、水系联通等治理措施,系统梳理2023至2025年实施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5.19亿元。二是集镇污水处理项目。紧扣“填盲区、建设施、补短板、能达标”目标,加快推进乡镇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治理。投资2.1亿元启动后所、墨红、大河、富村4座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实施营上、竹园(2个站点)、黄泥河、古敢、老厂、十八连山7座集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截至目前,完成10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建成污水处理站11座,日处理规模10300方/天,2024年4月所有厂站进入调试阶段,实现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设施正常试运行。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聚焦“户户都截污、污水不乱流、村村有处理”目标,整体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城镇周边3公里范围优先采取纳管模式,将收集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不适宜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的自然村,采用人工湿地、氧化塘、稳定塘、三格化粪池等方式分散处理。截至目前,全县161个行政村完成治理110个、治理率为69%,全县1741个自然村完成治理1146个、治理率达65.8%,“三区”自然村完成率达到100%,整县推进试点自然村完成200个,完成率达49%。同时,加强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将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同步完成、系统施治。截至2024年7月,户厕改造完工4379座(任务数5000座),已验收1765座,待验收2607座,并启动建设自然村卫生公厕45座。四是积极探索综合污水治理模式。针对农村地区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管用实用、群众接受”原则,老厂者米村适用于缺水地区黑灰分治模式、黄泥河适用于有闲置沼气池的以废治废模式等、墨红镇依托煤矿开展的矿村共建模式、大河镇四个1/4资金筹措模式、老厂镇基层村民小组邻里带动模式、十八连山镇观摩学习模式、后所镇尾水还田灌溉模式等。

4.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各乡镇(街道)为确保农村两污治理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发动群众,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群众会等会议利用大喇叭、入户宣传、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意识,让群众知晓农村“两污”治理目标、内容、方式。二是调动群众积极性,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群策群力,围绕建章立制、垃圾收储转运、“五堆十乱”清理、厕所革命、农村道路清障、生活污水治理、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等工作全面开展村庄综合治理行动,通过一点点、一处处的绣花工作,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三是依靠群众。以村庄规划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群策群力拆除残垣断壁建广场、拆除旱厕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清理“五堆十乱”搞绿化、多种方式治污水、发展产业促增收。四是完善村规民约,结合《曲靖市乡村清洁条例》,将乡风文明、村容村貌、“两污”治理、建房管控、收费制度、奖惩措施等纳入村规民约,并加大执行力度,真正发挥约束、监督的作用,逐步规范村民的行为习惯。

5.抓紧抓实督促考核。制定了《富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核办法》,建立了“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评比”工作机制,采取以奖代补、梯次奖励方式每次给予75万元奖补资金(第一名35万元,第二名25万元,第三名15万元)。同时,对获得市级认定的“四美家园”乡村振兴示范点给予100万元奖补资金。所有自然村都建立了村庄卫生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和收费、定期检查和评比等常态管理制度,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员覆盖率达100%,村庄保洁制度落实率达100%。各乡(镇)、街道全面落实“红白榜”制度,每月对排名前10位和后5位的村和户进行公示。目前,12个乡镇(街道)共评选红榜村392个,白榜村239个。

(三)下步工作措施

1.尽快解决末端处置问题。一是加快推进富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投运,加强八公里生活垃圾填埋场日常监督管理,有序推进八公里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常态化加强库区规范运行管理,定期、不定期开展排查整治,确保安全维护和不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二是加快编制《富源县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2035年)》,提前规划选址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争取项目实施。三是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逐步做到无害化处置,努力推进资源化利用。四是强化“两污”项目谋划包装,多渠道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两污”项目建设,尽快开展富源县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富源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建设。

2.加强环卫配套设施建设。一是适时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规划布局和因地制宜配齐县城区的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集中收集设施和公共厕所及垃圾运输车辆,不断提升垃圾清运能力。二是对集镇区域环卫基础设施配套不够、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抓紧研究解决,尽量满足群众对垃圾投放、转运的现实需求。

3.增强爱护环境卫生意识。通过多形式,密集加大宣传教育引导以及督查工作力度,努力营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

晏宏伟、普艳琼等24名代表,感谢你们对我县“两污”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承办人及电话:高龙兵0874-4615279

督办人:杨富贵




富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4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