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6 17:18 来源:富源后所镇 作者:沈 勇 浏览次数:27023
近年来,富源县后所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惠民、生态立镇的思想,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创新思路,强化举措,理清和明确生态环境保护“1234567”工作思路,助推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坚持一部规划引领。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编制《后所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5年—2025年),强化规划的基础和引领作用,统筹协调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与“三线一单”有效联动衔接,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打好污染防治“主动仗”,把好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推进集约节约开发,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落后工艺产业等项目落地建厂,从源头控制新增污染物。
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主体、属地管理”的原则,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分类管控,协同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挥保护与治理的协同效应。
围绕“大气、水、土壤”三大主题。开展空气洁净保卫、工业达标减排、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清洁能源推动替代等方面行动,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从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重点水系水质稳定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碧水行动、流域生态建设青山行动等方面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采取农业生产土壤环境安全保障、清洁土壤保护、建设用地环境风险防范、土壤污染源管控、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等系列行动深化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建立四大生态体系。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植树造林、环境整治、宜居村寨为中心,打造“绿色、清洁、美丽”村寨,努力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建立生态家园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加强环境安全宣传教育、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建立生态安全体系;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推行源头减量、清洁生产、资源循环、末端治理,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发展局面,将生态安全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建立生态制度体系。
开展五个专项行动。一是开展工贸企业环境专项整治。加强源头治理、现场管理、末端整治,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整治痕迹档案,规范行业环境管理;二是开展固体废弃物专项整治。疏堵结合、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就地转化,有效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或处置;三是开展嘉河流域环境专项整治。整合道路治理、农田灌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推进河流治理,有效改善河道断面萎缩、淤积问题,提升河道防洪排涝、灌溉、水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四是开展道路交通运输环境专项整治。有效解决公路沿线“脏、乱、差”问题,对辖区内公路路面及周边环境污染源、污染物进行全面整治,打造公路沿线整洁、有序、靓丽环境,建立健全公路沿线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助推全镇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五是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专项整治。明确治理目标,因地制宜,以蓄水、治土、造林、种草为中心,把生物、工程、耕作、管理等措施组装集成配套,综合治理,进行矿山生态修复。
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实施生态村镇工程。以村镇总体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社区建设、消费方式的优化转型为重点,以便捷、和谐、宜居、低碳为目标,全面建设绿色环境、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人文、绿色消费的生态村镇;二是实施生态工业工程。重视生态规划,实施清洁生产模式,依法规范企业行为,建立生态工业产业群;三是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实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立生态城郊观光型和林粮牧业型生态农业;四是饮用水安全工程。优良水体水质稳中向好,饮用水水源安全得到全面保障,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构建人水和谐美丽家园。五是实施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对企业实施以治理矿井水、生活污水、噪音、粉尘等为主的环境治理设施淘汰重建或扩容改造、提效升级项目建设。开展污水再生利用、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规范生活与建筑垃圾的清运行为,减少废弃物,减少污染,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综合环境效益;六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集镇主要治理垃圾、摊位乱摆、车辆乱停乱放及施工工地乱象;农村主要以清垃圾、清污水、清污泥、清杂物为主开展治理;企业厂区环境整治主要以厂容厂貌、大棚建设、厂区道路硬化、物料堆放、厂区环境卫生为主开展治理。
着力抓好七项工作。一是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交办问题整改,立行立改见成效;二是抓好日常环境安全巡查检查,有效落实监管措施;三是开展环境污染源调查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监管,切实有效管控污染源;四是督促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五是巩固提升生态镇和绿色单位创建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六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七是开展环境违法违规惩处,进一步规范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