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办、局: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富源县“十三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富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富源县“十三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序言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全面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实力整体跃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十八大以来,新常态、新经济形势是富源县面临的新课题。这是富源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加快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更加紧迫艰巨。
二、富源县“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回顾
(一)富源县“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以来,富源县以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线,有效实施了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旅活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的战略。经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十二五”期间,富源县的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8.5:55.7:25.8调整为27:30.6:42.4。2015年与2010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提高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回落2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6.6个百分点。
1.服务业实现了量的扩张
“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7元,与2010年比较,年均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57元,年均增长12%。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对吃、住、行等社会服务形成巨大消费需求的同时,其消费结构也在升级,旅游、休闲娱乐和健身等需求弹性系数较大的消费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对住宅、汽车、家用电器等高端消费的需求持续升温,对服务产品需求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等基础服务业比重稳中有升;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兴起;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和营销方式迅速发展,房地产、旅游、信息、通讯、中介服务等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教文卫体事业成就突出,出版、广电事业稳步发展。
3.城乡市场建设逐步完善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乡村流通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截止2015年,全县共建设县级配送中心4个,乡级配送中心2个,乡镇商贸中心1个,共建设和改造了259家农家店(其中乡级店5家,村级店254家),“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项目2项,全面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辐射全县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解决了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的问题,为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夯实和完善了拉动消费的基础平台。
4.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创新高,房地产、教科文卫等社会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综合服务体系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从教育领域看,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序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幼儿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建成幼儿园24所。从金融领域看,到2015年末,全县有银行机构9家,营业网点41个,从业人员575人,取款机(ATM机)173台,开办惠农支付服务点192户,小额贷款公司9家,保险公司13家。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平等竞争、协调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从卫生和社会保障领域看,全县医改工作扎实推进,卫生基础不断夯实,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农合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各种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5.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富源县服务业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与煤炭开发相关生产和生活服务业是富源县具备优势的服务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全省也有鲜明的特色,发展空间广大,已经形成了一些在富源县、曲靖市具有一定名气的区域性服务业品牌。富源魔芋、大河乌猪等特色农产品也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二)富源县“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服务业发展总量比重偏低
富源县在“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有所增长,比重有所提高,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时间段看,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虽然起起伏伏,但到2013年其比重又回到了2010年25.8%的水平;2014年受煤炭工业的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6.4%,其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也随之大幅回落,导致一、三产业比重提升。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2.4%,比上年提升16.9个百分点。
2.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富源县长期形成的自成体系的偏重型工业结构,导致其对生产性服务需求呈现不足。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大而不强,其产值占整个第三产业产值的50%以上;大多数商贸企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且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低,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服务类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不充分,没有形成聚集发展态势。城乡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为农服务业发展缓慢,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同时,以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房地产、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艰难,占服务业的比重不大,经济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会计、律师、公证、咨询、担保、产权交易、技术交易、资产评估、认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服务中介规模小,水平低,远不能适应社会消费结构变化升级的需要。服务领域垄断行业门槛高,管制多,竞争不够充分,垄断经营现象严重。
3.服务业竞争力不强
缺乏有带动力的地方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发展还不充分,专业化进程慢。品牌经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定单农业等新型组织方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此外,服务业发展仍存在空间布局过于集中、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制约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4.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与其他服务业发达县相比,富源县的服务业基础设施总量不大,路网密度小,技术等级低。虽然2208线铁路、南昆铁路、曲胜高速公路(G60)和国道G320线、省道S213线以及101线、沪昆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但由于铁路与公路缺乏便捷联系通道,铁路和高速公路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他公用基础设施水平也不高。在软件上,与先进县相比,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高素质人才匮乏,服务观念创新力度不够,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5.专业性高素质服务人才需要引进
富源县的现代物流、金融、企业咨询、房地产开发、信息管理、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中高端专业人才匮乏,对服务业的发展智力支持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富源县服务业的发展、创新与提升,亟需引进高端专业人才。
6.社会观念还需要改变
一些部门对服务业目前所处阶段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较少,扶持政策不到位,导致一些服务业资源没有充分发展和利用。社会上对服务业的认识还比较保守,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甚至忽视服务业所创造的价值,使得富源县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三、富源县“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从富源县的情况看,发展服务业,富源县具备了以下三个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富源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和云南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县,全县储煤面积达833平方千米,煤炭资源储量为256亿吨,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4,占云南省总储量的1/3。煤炭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服务性业务外包为发展研发设计、科技信息、金融、商务服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条件;富源有大河乌猪、富源魔芋两个国家级品牌,可以利用品牌打造和延伸产业链,利用流通提高品牌效应,扩大生产。此外,截止2015年底,富源县户籍人口达81.5万人,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对于服务业发展来说,人力资源是一个重要因素,富源众多的劳动力将为富源服务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二是区位优势。富源县位于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入滇第一关”、“云南东大门”之称。境内形成了以2208线铁路、南昆铁路、曲胜高速公路(G60)和国道G320线、省道S213线以及101线为重点的“一主三支两铁”的综合运输网络,沪昆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便利的交通,为富源发展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等服务业务创造了条件。三是服务业发展基础好。“十二五”期间富源县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4%,比同期GDP增长速度快1.4个百分点。在“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全县将迎来服务业的大发展。
四、富源县“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十三五”服务业发展指导思想
按照“立足本县,面向曲靖;依托资源,突出特色;前瞻规划,阶段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群众,增加就业”的原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以优化服务业布局、提升服务业水平、扩大服务业总量为目标;抓住国内外服务业大调整大转移的机遇,以构建和谐富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为动力,以旅游文化产业和煤炭相关服务业为重点,不断培育丰富消费性服务业、拓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公共性服务业,走出一条资源型县域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子,为创建“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一流强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十三五”服务业发展总体要求
——坚持适度超前,优先发展。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和政策导向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促使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力争服务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速度。
——坚持加快转型,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服务业向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提高、效益增加转变。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水平、以法治化优化服务业环境,促进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
——坚持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继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市场需求旺、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和房地产、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业实施重点突破,促进城乡服务业、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和一般领域服务业全面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发展。加快资金、人才、管理、品牌等优质要素的引进,提升服务水平;探索服务业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积极开展服务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更加开放的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坚持统筹城乡、集聚发展。抓住构建滇中城市群经济核心圈和珠江源大城市迅速崛起的机遇,以富源县中心城区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以各中小城镇服务业的全面提升为基本依托,接轨曲靖,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立足云南,服务全省,服务“珠三角”,增强集聚能力,构筑辐射高地。
——坚持发挥优势,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一、二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挥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间的融合渗透式发展;坚持服务生产和消费升级相结合,提高服务业的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形成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
(三)“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
坚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全面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全面拓展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丰富生活性服务业,强化农村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着力构建以商贸流通为带动,其他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服务业格局,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水平。
1.增长速度和比重明显提高。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全县GDP中的比重,优化富源县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产业素质和水平。在提高服业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加速服务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服务业占GDP比重显著提高。2016-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17%以上,超过GDP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到2020年,服务业占富源县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第三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促进经济发展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通过服务业发展,实现第三产业推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
2.服务业内部结构和组织方式不断优化。涌现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引进和培育出一批名牌服务产品,区域知名度显著提高。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不断改进和提升商贸流通、餐饮酒店等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比重大幅提高。此外,为农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逐步拓宽,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融合更加紧密,生活性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支撑产业;城市服务业快速增长,农村服务业稳步提升。到2020年,现代物流、旅游文化、金融保险、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
3.涌现出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以煤炭物流、科技金融服务为代表的煤炭相关服务也成为富源新型支柱产业。文化旅游业成为富源重要的接续替代产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现代服务业态和服务产品种类多样,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涌现出一批省内外知名的服务业聚集区,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4.提升富源服务业的整体品牌。通过服务业发展先导区发展建设,使富源县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在曲靖市和全省的排序要高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的排序。煤炭相关服务业不仅要走到曲靖前列,而且要走到全省前列。
五、富源县“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坚持突出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以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为重点,坚持把继续扩大总量、提高发展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依靠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坚持把培育新兴业态、改造传统产业作为重要抓手,坚持把扩大改革开放、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强大动力,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增强新功能。按照“5提升4壮大3培育”(“5提升”即提升商贸服务业服、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公共卫生服务业、房地产业;“4壮大”即壮大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养老及家庭服务业、信息服务业;“3培育”即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服务外包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和主要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聚集水平,实现服务业结构现代化、服务功能区域化、增长模式开放化,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二)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1.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是与中安—后所循环经济示范片区、老厂—黄泥河—十八连山煤电煤化工片区、寨子口生物资源加工片区、多乐现代物流片区建设紧密结合,配套商业市场应当成为园区的重点组成部分。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工业园区新建或参与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机构;在产业关键节点上构建一批重大公共技术平台;鼓励商务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加快发展资产管理、兼并重组、财务顾问、后勤管理等企业管理服务,积极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矿业权评估、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推动拍卖、典当服务业发展,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依托工业园区,围绕工业支柱产品和农特产品加工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网络。要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配套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联运。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有效对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三是加快冷链物流建设步伐。鲜活农产品实现全程冷链物流,既能保证产品优质安全,又可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十三五”期间要结合富源农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要依托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与现有农产品专业市场配套,形成若干重要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四是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加快建设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引导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开展交易。要通过市场找寻经济发展亮点和增长点,开发新产业,为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性需求快速增加打好基础。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鼓励支持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网络,并向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2.依托富源特色农产品,提升富源餐饮业。一是以特色农副产品为依托开发品牌美食,以品牌美食为跳板,拉动农副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农业与餐饮业有效衔接后,可借助品牌共享来互为带动。如火腿、大河乌猪、核桃、魔芋、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富源特色农产品,是一个天然的良好食材库,能够主打绿色健康招牌,做到绿色田头到绿色桌头,打造特色的饮食养生菜谱。二是重视发展快餐业,鼓励优势连锁品牌入驻。新常态下,高端餐饮逐步萎缩,大众消费及高品质快餐发展迅猛。要积极引进大型快餐连锁企业,特别是中餐快餐连锁企业。这类企业管理经验丰富,对税收和就业拉动明显,能够快速培养出富源本地餐饮人才,成为富源餐饮业的一个重要孵化器。三是加强餐饮业与旅游业的合作,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充分发挥旅游业与餐饮业的互为带动作用。一方面,把餐饮业打磨成旅游亮点,以味之名增添旅游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借助旅游市场拓展餐饮客源市场,并根据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丰富餐厅层次与类型,满足不同档次、不同旅游目的、不同来源地、不同旅游方式的旅游者的餐饮需求。
3.引入知名连锁酒店,提升富源住宿业服务水平。一是鼓励连锁酒店进入富源。引入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对提升富源住宿业服务水平,培养富源住宿业服务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鼓励住宿企业进驻电商平台。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住宿企业入驻电商平台,提升富源整体形象。
4.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提升富源消费品质。城市商业综合体,是近些年城市消费的一个显著现象。富源城市商业综合体立足于家庭这个消费单位,从家庭需求出发,设置各个功能模块,使之更贴近现代家庭消费与潮流。重点放在品牌体验,引入各类二线品牌,引入新兴品牌等工作上。诸如小米、乐视、优衣库这一类充分体现现代电商模式凸显时代烙印的品牌,对提升富源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形象,突出特点,都会有明显的作用。
5.发展乡镇集贸市场与专业市场。一是依托区位优势,重点推进。乡镇集(农)贸市场建设。充分利用大河乌猪、魔芋、特色水果、中药材、矿山机电设备等产业和产品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市场,加快县城商品经营市场的建设和改造步伐,以县城北片区开发为核心,做好商品经营市场的布局。依托区位优势,重点推进乡镇集(农)贸市场建设。依托富源特色农产品和矿山机电设备集中优势,借助其地处滇黔交界处的独特区位优势,高标准建设魔芋、大河乌猪、特色水果等专业市场。整合县境内相关市场,突出品牌建设,打造区域特色农畜产品和工业生产资料的集散中心,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推动订单交易、经纪人代理交易、农超对接等交易方式试点,保障农民利益。二是建设以特色产品为主的个性鲜明的综合集贸市场。乡镇集贸市场的建设在满足当地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产品,如墨红白芸豆、富村大蒜、黄泥河镇黄姜、后所镇马铃薯等,将特色产品的交易纳入商品交易市场服务体系中,建设以特色产品为主的个性鲜明的综合集贸市场;以富源县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相结合,在富源县重点培育年成交额在5000万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家,其中,新建5家,改造提升1家;按辐射范围来看,辐射全国的2家,辐射县域的4家;重点建设和改造乡镇集(农)贸市场11家,优先建设和改造较为发达的中心村委会所在地的商品市场4家,有步骤的建设和改造其他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4家。三是推动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升级改造。积极推动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同各类特色产品相结合,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引入订单交易、电子商务、统一结算等现代流通技术和信息技术,把生产基地同流通企业和个人联系起来,将市场建设成集展示、销售、加工、信息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品牌打造,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大力培育发展农村消费品专业市场。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农村传统商业网点改造和资源整合,引导和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的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逐步形成以试点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网络,最终实现乡镇、行政村全覆盖。积极探索“一网多用”的途径,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扩展农资代销、农产品收购和“家电下乡”等市场功能。五是大力推进农产品配套产业市场建设。依托当地品质优良、数量众多的大河乌猪资源,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乌猪产业,将养殖大户、基地和龙头企业相结合,把市场建设成为集交易、加工、销售、检验检疫、质量追溯、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包括仔猪、生猪交易,火腿,肉制品在内的标准化市场。统筹规划建设1万头(只)畜禽定点屠宰场,加强畜禽检疫工作。进一步改造提升食品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加强与省内外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富源县畜禽、水果、蔬菜、干果等农副畜产品的优势资源,加快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食品加工产业。六是健全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鼓励支持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建设。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为目标,积极发展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农产品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继续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产品直供直销,让农民不再是先生产后找市场,而是先找市场后生产,从而使农业生产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推动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农民素质的现代化,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降低农业生产的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6.借力交通发展,推动物流业升级改造。立足区位优势,把握沪昆高铁即将通车带来的新机遇,依托完善的公路运输网,加快富源县现代物流业,把富源县建成滇东门户物流区域中心。一是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富源县处于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的廊道作用,结合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拟在2016—2020年规划建设富源县多乐物流园区(一级),富源物流园区(一级)、升官坪物流园区(二级)等3个公路货运物流园区,在2020年—2030年规划建设富村物流园区、黄泥河物流园区等2个二级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好多乐铁路货场、高铁配套设施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运输场站、仓储等设施。同时结合资源、区位、流向等特点,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协调兼顾、发挥优势”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强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导向和调控,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经济优势为目的,优化区域物流发展布局,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二是鼓励物流企业在市场机制条件下进行资源整合发展。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逐步实现资源整合,分工更加细化和合理,逐步推动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发展和成熟。通过优惠政策引进一批发展成熟的知名物流企业,培育一批本土专业物流企业,形成市场良性竞争,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将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融合,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真正具备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的能力。
7.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加快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着力建设二个出口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富源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完成魔芋、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区域化备案(注册登记)工作,扶持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生产。利用富源被列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的机遇,引进1—2户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将富源建成蔬菜和魔芋出口加工基地。到2020年,全县完成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面积超过20万亩,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到5户;建设外向型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成为全县进出口的重要增长点。以富源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依托标准厂房建设,引进沿海及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项目入驻,培育发展一批加工链长、技术含量高、“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结合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扶持煤化工行业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商品附加值,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生产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商品。到2020年,引进1户以上沿海及中部地区外贸企业落户我县开展加工贸易,力争全县实现煤化工产品及其它工业产品出口零的突破。二是大力扶持出口“拳头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建设富源“煤电强县”、“特色农业基地县”为目标,以“大河乌猪”、“富源魔芋”两大国家级品牌为基础,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为核心,支持外贸企业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对外贸易从粗放型、原料型出口为主向产业聚集型、效益集约型、产品高附加值型转变,支持出口企业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做大做优、做精做强全县出口商品。“十三五”期间,大力培育扶持出口规模较大商品,形成一批全县具有特色的出口“拳头产品”群,到2020年,全县出口商品达到15个以上。
——农产品。重点扶持富源魔芋、大河乌猪、特色蔬菜、马铃薯、白芸豆、干辣椒、中药材等富有富源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出口。三是培育壮大外贸企业。大力支持富源县光华魔芋开发有限公司、富源县好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外贸出口重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导和支持已获权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提高自营进出口比例。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商品交易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设立营销点。“十三五末期”,力争全县有业绩的外贸企业达6户以上。对有业绩的外贸出口企业,按照《富源县外贸出口奖励办法》(富政发〔2010〕38号)规定,颁发“企业出口创汇规模奖”、“实施品牌战略奖”以及“实施人才兴贸战略奖”。四是扶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和注册国际商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县有1个以上出口商品获得国际商标注册,有1户以上农产品企业通过欧美食品安全方面认证(如美国的FDA、欧盟的HACCP认证等),有1户以上工业企业通过欧盟“化工产品认证”(如REACH认证等)。对外贸企业通过国际产品认证、国外商标和专利注册的,县财政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五是推动企业规避贸易风险提高融资能力。支持鼓励企业综合应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贸易保险、融资担保等业务政策。“十三五”期间,力争每年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争取中信保云南分公司为富源企业每年担保保单额1000万美元以上;争取云南省外经贸投融资担保公司为富源企业每年融资担保额度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县级对企业向担保公司投保的保费、融资担保费、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给予适当扶持。六是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进出口,制定实施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整合服务贸易发展资源,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加快推进与香港地区服务贸易发展,鼓励企业开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在医疗、教育、体育、卫生、旅游、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贸易,积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支持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县级对有服务贸易业绩的企业(或者单位)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七是抓好招商引资。围绕工业园区“三个产业园”和北片区开发等重点,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落户,进一步做大经济增量。加强对签约项目的督导,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8.开拓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品。一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渔业产品开发城市周边乡村度假旅游,如农家乐、采摘、垂钓等休闲旅游项目;根据富源特色农产品,先行试点建设集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物流、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等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庄园,“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以云南东恒集团、信发牧业、佳品蓝莓、油用牡丹为载体的大河乌猪产业、蓝莓庄园建设,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度假旅游;同时可开发城市旅游产品,如都市休闲、城市观光等旅游项目,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到城市旅游。二是发展富源红色文化产业,永驻民心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风采和光辉、中国工农红军过富源播种的长征精神、中共罗盘地委的革命历程、游击队的革命斗争以及陈庚大将率解放军驰援云南和平起义等意义重大而深远的红色旅游资源,不断地积淀和丰富着、拓展和弘扬着富源红色文化这一不朽的经典主题,是支撑富源县民族文化生态村先进文化建设永远熠熠生辉的“顶梁柱”。力争“十三五”期间打造胜境博物馆、营上海丹铁索桥、黄泥河白龙山烈士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线路。三是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以“云南映象”、“丽江古乐”为样板,以富源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富源文化品牌为契机,以富源特有民族水族、彝族的歌舞为创作素材,精心打造一批文化精品,推向市场,并转化为旅游产品,打响民族文化旅游这张牌。同时建议用好十八连山的龙化石资源和大河茨托古文化遗址资源,与国内、省内科普组织联合,打造富源博物馆以及主题科普公园。充分利用外脑和多种融资方式。引入大量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打响古文化科普旅游这张牌,用较少的投资实现较大的收益。力争十三五末期全县旅游总收入超过20亿元。
9.发展居民服务业。一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和服务机构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二是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充分利用农家大院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2020年全县实现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力争实现85%以上的养老机构与所在地二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六、富源县“十三五”服务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和政策保障
(一)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调整充实富源县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服务业涉及产业发展,各相关部门按照“一业一责”的原则,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负责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定期向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汇报产业发展情况。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和制定促进富源县服务业扶持发展的各项政策;研究协调解决发展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富源县“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按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和功能定位有序实施有关重大项目和工程,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库,会同各行业、各部门着力推进一批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入规划的重点项目,要有计划地分步实施,按照规划、论证、审批、启动的程序进行运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统筹协调,切实推进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
2.加大服务业的投入。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境内外投资共同参与、市场主导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采取鼓励项目审批、投融资、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对部分已建成的服务业采取经营权租赁、收费特许权转让等方式,盘活存量,收回投资,用于其他服务业建设的再投入。通过部分经济开发特许权的授与,土地连带开发等,鼓励国内外、省内外企业、财团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建设。积极利用各种融资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业投融资体系,支持鼓励集体、私营、个体、外资等各方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多种形式投向服务业。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曲靖市场融资,拓宽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筹资渠道。鼓励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二是设立富源县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在规划期内(2016—2020年),参照省、市和其他服务业发达县的做法,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资金主要扶持富源县确定的重点服务企业集团、服务名牌企业和民间组织以及符合富源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园区、重点项目。主要包括:(1)对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优先发展、鼓励发展、扶持发展的产业及业态给予财政贴息和租金补贴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贷款贴息、前期工作贴息;(2)对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财政支持;(3)对引进符合规划与产业导向的国内外先进业态、国际知名品牌、地区总部等企业给予租金补贴支持;(4)对新城区和重点商业网点的改造、置换、调整、整合、提升品质给予经济补偿;(5)对社会效应大的文化产业给予财政支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对服务业发展给予优惠税收支持,引导社会多渠道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3.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一是建立服务业发展项目库。每年进行筛选、公示并确定一批重点发展项目,实行专项管理,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的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业的项目储备库。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的计划,获得国家、省、市的项目资金扶持,财政引导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重点项目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实行从项目准备、包装策划到资金落实、建设管理的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二是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将服务业重大项目纳入富源县重点项目调度范畴,认真落实服务业园区和项目建设环境评价制度,进行项目建设跟踪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抓好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学习借鉴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围绕十大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聚集区,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规划和推进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特别是要根据不同形态聚集区的特点和需要,重点建设园区公共产业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完善聚集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的开发模式。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国内服务业转移,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网络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等新经济业态,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数字传媒、动漫游戏、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等各类具有创新意义的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带动力大、支撑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全面提升服务业实力。加强品牌文化、品牌市场、品牌旅游、品牌会展建设,培育知名商业中心、特色街区。打造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行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4.加强服务业市场监管。一是加强执法,严厉打击虚假信息、质次价高、强买强卖等不规范问题。鼓励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发展,加强行业自律。鼓励消费者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加快制定富源县服务标准与行业技术规范,适应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对标准化的客观要求,积极引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评比、监督等相关配套措施,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对尚无标准的新型服务行业,鼓励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先行制定服务标准。
(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1.落实国家和省、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在税费、财政、注册、土地、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支持企业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并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视财政增收情况逐步增加资金规模。争取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县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继续调整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政策,实现与工业同价并轨。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加快开发适应服务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对服务企业开展业务。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比例,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建设项目,在土地供应上给予倾斜。对新开办的小微企业,按照小微企业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给予一定的创业扶持资金。县发改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富源县的服务业项目,经县发改局、税务等有关部门确认,可享受进口设备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免税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按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物流园区建在开发区的,享受开发区各项优惠政策。服务企业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对新建大型连锁经营的涉农商贸企业,经省政府批准的重点物流园区内的企业,新办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旅游服务企业、各类中介机构和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新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积极争取将服务业项目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目录,争取享受税收优惠。
3.实施土地优惠政策。服务业项目用地,包括物流基地、园区用地,纳入富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可享受省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优惠,由县政府给予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地段差价等影响地价水平的非税收入项目;企业以原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服务业设施,可按划拨土地使用价格作价为法人资产出资。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服务业项目,在富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政策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对列入省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园区、服务业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依法保障供地。对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用地,按工业项目用地类供地。服务业企业有形场所因城市建设需要依法拆迁时,须按国家规定进行补偿。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开发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业项目用地,按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执行。
4.落实服务业价格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开服务业价格,减少服务价格的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定价制度。实行公平或减免的收费政策,进一步降低服务业非税负担。清理服务业收取的各种不合规定的收费项目。服务业的动力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执行相同价格,逐步缩小服务业照明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价格的差价。城镇社区服务业电费按照居民用电收费标准执行。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实行差别化收费,体现优质优价。对生产性服务企业应缴纳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费以及行政事业性费用,其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按下限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