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乡镇动态

要闻动态

富源县黄泥河镇:小小蓝莓果,绘就增收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4-06-14 17:48  来源:富源M  作者:席琳  浏览次数:2890

近日,黄泥河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活动,走进龙潭村蓝莓种植基地,农技人员正指导村民们栽种、除草、盖土、覆膜......抢抓时节种植蓝莓,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1.jpg

近年来,黄泥河镇龙潭村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目标,立足资源禀赋,采取产业发展促增收、合作社居间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引领等多种模式,引进发展蓝莓产业,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致富产业。

产业发展促增收,农户始终站在产业链的C位”

龙潭村围绕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导向,用好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发展蓝莓产业,为村民提供集蓝莓初期整地、前期种植、中期管护、后期采摘、摘后分装等“一条龙”闭环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蓝莓种植增效和群众增收“双赢”。同时,还拓宽发展思路,把农户零散的土地集约起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资金资源高效利用起来,根据地块不同,支付地租,有效盘活农户闲置土地20余亩,通过流转土地增加了农户的财产性收入。据悉,龙潭村有28户农户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其中,监测对象有311人。

“像我们这些年纪大点又闲不下来的人,能就近找点活儿干再好不过了,我们在基地从事一些日常管理工作,既能照顾家里,每月还能挣工资。”村民吴加莉一边除草一边说。

2.jpg

合作社居间服务,架起农户与企业合作“桥梁”

龙潭村依托自然资源、产业特点、发展基础等优势,以推进农业高效规模化为重点,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了带资金、带技术的富源县老厂利州达农业有限公司,坚持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双绑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企业流转到20余亩土地,每亩种植约340株蓝莓,共植蓝莓树6800余株。

盛产时,预计每株产蓝莓量达2公斤、每亩产量达700公斤、亩产值在3万元左右,今年,企业向合作社支付服务费1.5万元。另外,由合作社联系村民到基地参与整地、种植、管护、采摘、分装等全过程,每人每天可获得100元的报酬,实现企业发展得“放心”,农户土地流转获“租金”、基地务工拿“薪金”,集体经济有“酬金”,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共赢”的良好局面。

3.jpg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示范引领农户增收新“引擎”

种子资源是蓝莓产业的“芯片”,选择优势品种,至关重要。企业多方调研,根据龙潭村自然环境,最终选择玉溪澄江经云南省农科院育种的树苗,引入26厘米和15厘米的树苗,预计20252-3月就能采果。

“今年,利州达公司是试种,看蓝莓产量以及品质,减少农户试错成本,成功后将进行基地转型,扩大基地面积,与农户共同种植,公司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回收销售,让农户成“股东”,带动农户一起增收。”龙潭村蓝莓基地负责人陈申太说。

转型后将推动农田向农场转变、农户向农场主转变,推动农户收入由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向经营性收入转变,农民不再以务工者而以“农场主”身份成为产业链价值链重要一环,合作期实现收入翻番。

4.jpg

人大代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听,对龙潭蓝莓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结合调研情况代表们建言献策,强调产业兴则百姓兴,产业旺则百姓旺。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大对蓝莓产业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基础建设,建设优质高效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保护企业、农户的共同利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墨红镇:坚决打击私挖乱采 共筑绿色生态屏障后所镇开展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