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6 09:08 来源:大河镇党委 作者:大河镇党委 浏览次数:2885
大河镇位于富源县城南部,国土面积247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居)委会2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和产煤重镇。辖区内村庄聚集、人多地少,过去,人居环境基础差,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现象普遍存在。随着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持续深入,全镇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五堆十乱”整治不够彻底,村内空闲地浪费严重,“两污”未实现全面收集处理。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河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抓手,选取部分基础差、治理难的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将其打造成人居环境提升样板村,整治过程中,总结提炼出“四上”工作法,并在全镇进行推广。
以学为基 把理论顶在头上
坚持先学而后干,围绕“缺什么、补什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群众会、庭院会、火塘会等方式讲清讲好讲透,补足群众思想之钙,注入乡村建设行动之力,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心系群众 把宗旨记在心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村民自治,拓宽参与“主干线”,搞好全民“大合奏”。一是共商共议,当好“帮手”。以村庄规划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群众会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群策群力。二是共建共享,用好“推手”。围绕“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三地”(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地)及庭院等,发挥群众农活特长,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全力构筑绿美生活环境。
强化引领 把示范抓在手上
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全镇采取“四个一”措施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努力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风貌。
开好一场动员会。一是开好村组干部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二是开好村民代表会找好本村带头人;三是开好群众会让群众知晓政策标准、主动参与。
制定一份任务清单。围绕“建章立制、垃圾收储转运、‘五堆十乱’清理、厕所革命、农村道路清障、生活污水治理、典型示范村创建”7个专项行动,明确17项重点工作,建立17项工作机制,为各村找准了突破口、绘制了“施工图”。
建立一套管护机制。一是健全村规民约。将乡风文明、村容村貌提升、“两污”治理、建房管控、收费制度、奖惩措施等纳入村规民约,逐步规范村民的行为习惯;二是健全保洁制度。明确保洁责任区、工作职责、工作纪律,管好、用好保洁队伍,按照“户减量、组保洁、村转运、镇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闭环处理;三是健全红黄榜制度。实行每月一评比,由镇对村、村对组、组对户开展评比,在户与户、组与组、村与村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创建一批典型示范。紧扣“美丽宜居”目标,按照规划管理好、村庄保洁好、污水处理好、厕所卫生好、村庄绿化好、集中供水好、庭院美化好等七好标准,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围绕“两污”治理,村庄绿化美化、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将绿美村庄、三星村、美丽村庄创评等工作一体推进,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让干有目标,学有榜样。
以大河村委会下草坪村为例,该村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庄,人居环境基础差,污水横流、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现象普遍存在,残垣断壁随处可见。今年10月份以来,大河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结合下草坪村基础差、治理难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生态宜居”的思路,创造了“投入少、功能全、效果好”的治理模式和“政府补、社会捐、集体筹、群众投”的资金筹集方式。
工作中,坚持走好群众路线。一是充分发动群众。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群众会等会议20余场次,利用大喇叭、入户宣传、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意识,让群众知晓村庄治理目标、内容、方式,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内生动力。二是充分依靠群众。规划上,群众说了算。以村庄规划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群策群力拆除残垣断壁建广场、拆除旱厕建无害化卫生厕、清理“五堆十乱”搞绿化、多种方式治污水、发展产业促增收。行动上,群众自发干。群众主动投工投劳2400余人次,拆除旧房27间2000余平方、旱厕69座,开挖污水处理池200立方,铺设污水管网2040米,清理“五堆十乱”220余处,村庄沿线、空闲地绿化美化8000余平方,节约成本50余万元。通过一点点、一处处的绣花工作,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示范带动 把经验推到面上
坚持典型引路法,先后打造了邓家鱼塘村、十字路村、王二塘村、下草坪村等以污水治理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组织全镇17个村(居)委会参观学习经验做法并推广运用,指导各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以户为单位建设三格化粪池分散处理还田和片区集中收集处理两种方式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目前,已完成19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纳入集镇污水管网自然村5个、集中收集处理自然村45个、分散式资源化利用自然村145个,惠及15200户、61200人,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56%。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镇人居环境提升不断取得新成效。